龚学渊,认识他的人皆因他是一位有名的画家,除此之外,恐怕连他的书法写得好,诗写得好,词作得也好也不甚至了解。而在我看来,名画家、诗人、词人,这些对龚学渊来说,不过都是他生命的副产品,而他真正的身份应该是一位行者一一一位躬行在人生觉与悟之路上的行者。
百年窖藏,是形容酒的,但和龚学渊老先生在一起,我总想到这四个字。看他慈善的面容,不须开口,便觉得自己已是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中了。倘若能听他聊天谈画,便又会从他不凡的谈吐中,感受到博大与深邃,仿佛自己是在一种美妙的情境中畅饮美酒了。
龚学渊,认识他的人皆因他是一位有名的画家,除此之外,恐怕连他的书法写得好,诗写得好,词作得也好也不甚至了解。而在我看来,名画家、诗人、词人,这些对龚学渊来说,不过都是他生命的副产品,而他真正的身份应该是一位行者一一一位躬行在人生觉与悟之路上的行者。
和龚老先生在一起,谈画说书自然少不了,但谈的更多的是画外的东西,比如人生。年近七旬的他,对于人生的概括不过“出”与“进”二字。如此充满禅意的认识,真让人醍醐灌顶。想想人的一生,从娘胎出的那天起,不就是向坟墓进的那天的始吗?但这决不意味着龚老是悲观消极的。他说,在“出”与“进”的过程中,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能找准社会 “需要”的方位。
出进与需要,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观,其中又蕴含了怎样的内涵,是值得我们这些俗人慢慢觉悟的。而在龚学渊看来,无论是人类、无论是社会, “需要”莫过于也莫大于真、善、美、爱、人道等。
但是,龚学渊又毕竟是一个画家。
在人生路上,纵然有千般武器,他也只选了一件一一画笔。而作为一个画家,花鸟、山水、人物,龚学渊是无所不能的。但是,如果说这仅仅是一个画家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的话,那么对一个名画家来说,还必须有比别人更为深厚的功力,更为深邃的思想,更为独到的风格。为此,龚学渊从选择了这件武器之日起,就一头钻进了经史子集中、秦代封泥中、汉代法帖中、佛寺庙宇中、现实生活中苦磨细砺,直至运用自如、功力深厚、酣畅淋漓。至此似乎应该说可以了,但他说,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少优点,更重要的是你要有特点,就像关羽,大刀非他莫属。画家书法家亦然,不管你的画(字)画(写)得多么好,但你必须要有特点。于是在花鸟、山水、人物中,人物画便成了他的特点。在人物画中尤其以画弥勒、菩萨、仕女、钟馗等为最长。有人评价,他笔下的弥勒,笑容可掬。庄重慈祥;他笔下的观音,面目秀美,智慧雍容;他笔下的贵妃,飘飘欲仙,高贵洒脱;他笔下的钟馗,气势磅礴。一身正气。确实这些评价都是中肯的。但是依我看,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花鸟、山水、人物,他都赋予其一个恒久而深邃的主题:美、善、爱、人道等等。九十年代,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喜人变化。他给中国的一位伟人画了一幅弥勒并题“乾坤大寿”,表达了亿万人民对中国变化的由衷感激。1 9 9 5年,他将巨幅弥勒佛像送给了蒋纬国先生,并题“大肚能容天下事,笑口常开话统一”,表达了海峡两岸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自此他的画也成了不少伟人名人的索品和赠品,包括曼德拉、吴作栋等等。
人们喜欢他的弥勒佛和菩萨,是因为他的弥勒佛和菩萨画得好;他的弥勒佛和菩萨画得好,是因为他心中有佛和菩萨。他说人即佛,佛即人。人的境界高了就成了佛和菩萨。佛和菩萨的境界低了就成了人。因而,努力而自觉地使自己的境界高尚也是龚学渊一生的追求。他的女儿曾跟我说起过一件事。说龚学渊早起散步,只要见到蹲在楼下的乞丐,总要返身回家,盛一碗热腾腾的饭端给人家吃。天冷的时候还要捎带一件多余的衣服。这使我想到一句话:菩萨慈悲觉有情,菩萨心切行愿深,愿在大千世界中,广种福田不惜身。如果说认知这种菩提思想对不少人来说并不难的话,那么做到知行一致对不少人来说就不易了。而境界的高下的分水岭也许恰恰就是这易与不易。龚学渊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处己何防真面目。做人总要大肚皮。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喜欢佛与菩萨则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佛与菩萨,也正是出于这种思想认识,因此,对于他笔下的佛,赵朴初的评价是“人性大十佛性”。
至此,我们似乎才真正走进了龚学渊:一个一生中以画人物尤其是佛和菩萨为主的画家,与其晚是他对所画对象的有意选择,不如说是他在人生觉悟的路上思想渐行渐远渐深邃的无意识流露;不如说是真、善、美、爱、人道等思想对他创作的主宰行为的主宰。
我还看过他画的另一种人物画,那是中国的一位元帅手挽着一个像亲生子女样的日本孤儿。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 o周年之际,作为一个在那场血雨腥风刚停后出生的画家,作为一个在人生觉与悟的路上躬行的行者,他站在另一个高度一一用画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复杂而独特的感情。而所有这些思想感情都是靠其完美的功力表现出来的。就连画界大师娄师白了他的画后都说:“画路宽,功夫好,笔墨生动,格高意邃”。而更多的评论家认为,他的画取法自然,灵气横溢,功夫在画外。
自称不是书法家的龚学渊,近些年向他索要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书法家。但是了解龚学渊的人都知道,早在十几年前,四川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便有了他的书法。其中,在国家著名旅游景区七曲山大庙的关公殿有一副他自撰自书的楹联,上联是:真豪杰何羡上马金下马银,问他汉川庙祀何处?美英雄哪惧五关严六将猛,当时人寰义勇谁同。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对人生独到的见解。
无心作诗的龚学渊,却常以诗寄怀,不少诗词见诸报端。前些天,他送我一首近作:清溪绕屋水云居,细雨飞窗梦未苏。 一觉醒来无挂碍,床头半是古人书。好一个“床头半是古人书”。在如此浮躁的年代,浮躁得许多人通过靠各种交易(有的甚至肌脏)进行炒作仍恐红而不紫的年代,一个有炒作价值而偏偏不去炒作的人,一个把身外之物看得如此之淡的人, 一个把与古人对话作为快乐生活的人,我想,即使不是高人也一定不是俗人了。而浮躁的根源恐怕正是缺少文化。一个“腹有诗文”的人,也自然是远去了浮躁的。
读书(包括无字之书)写字画画,或许正是龚学渊在觉悟之路上走向深邃博大的行径吧。
行走在觉悟之路上的龚学渊似乎无暇顾及其它,到目前为止,除了存深圳、绵阳难却领导朋友之意办过几次个人画展外,连一本像样点的个人画集都没有出过。但是这似乎也并没有影响他在画界的威望。2 o 0 6年,应他的老师、原四川美院老院长、现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画家蔡振辉的特聘,成为成都美术学院的长期特聘教授。虽然他再三声言自己能力有限及种种困难,最后出于尊师,还是恭敬从命。这使年届七十高龄的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生活延伸到讲堂。
躬行在觉悟之路上,如果说龚学渊仅仅悟到了人生的“出进”哲学,仅仅把出与进当作人生的框架,似乎还缺少我们总是高调希望的的积极意义,似乎还缺少一点丰富多彩的内涵,而他在这一框架中,用人类需要的真善爱砌筑起一座人生大厦后,稍微驻足,我们顿时发现,这座大厦,原来是那样的雄伟壮观,不辉煌亦辉煌。
世界杯365买球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1 zgscys.com |
世界杯365买球的版权所有四川艺术网 本站信息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艺网科技提供世界杯365买球的技术支持 |